强化合作机制 建设律师诉讼服务平台 共促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发布时间:2016年3月15日 作者:王颖 责任编辑:刘峰
3月14日下午,应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院”)邀请,我会会长高树、副会长张斌、韩俊、胡宁可、秘书长王红、理事张弢一行到市中院与其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诉讼诚信建设、律师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万国营、党组成员、副院长胡志光、审管办主任丁健、公关处主任白全安等参加研讨。会议由胡志光副院长主持。
高树会长对市中院认真听取律协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共同推动诉讼服务平台建设的做法表示感谢,认为此举是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务实举措。他介绍,深圳目前有律师9300余人,律所600余家,2015年度办理各类案件11万余件,律师业务创收同比大幅增加。新澳门游戏网站入口 旨在建立公益、公共、专业三大法律服务体系,逐步推动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再向专业法律服务体系转型,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今年深圳评选的十大法治事件中,深圳律师参与的法治事件十有其三,其中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共建法律职业共同体方面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尤其是得到市中院的大力支持。
就法院完善诉讼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高树会长提出建议:一是希望市中院与市律协共同建设法律诉讼服务中心,建立相关合作机制,一方面两级法院在软硬件建设方面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条件,落实有关事项;另一方面市律协也将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且充分发挥律师在参与立案、庭前调解、息诉罢访等方面专业优势,与法院共同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息诉罢访,为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有所作为。二是在诉讼诚信建设方面,建议进一步健全《诚信执业承诺书》,市中院与市律协建立常态化双边沟通互动机制,及时反馈法官和律师执业过程之中的意见建议,同时加强专业交流,进一步促进法官和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建立专业和良性的工作机制,避免和消除双方在执业过程中的不必要冲突和不利影响。三是在律师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建议一方面以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并相互开放;另一方面适当的引进在诉讼不同阶段相关信息化手段,在听证过程中可以尝试在线上质证,在诉讼过程中,从律师调卷、证据交换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方便律师办案,避免资源浪费。四是在“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改革方面,建议对案件进行分阶段、分案种、分主体划分,研究提高简易程序的适用率以方便固定证据,提高当事人和主办律师对案件审理认同度的相关做法,同时对同类案件就案件分析和证据采用方面进行总结,以便借鉴和对比,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
高树会长表示,市律协愿与市中院一同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及相关工作,积极参与、认真探索,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建立依法、公平、公正的诉讼环境而不断努力。
张斌副会长、韩俊副会长、胡宁可副会长、张弢理事、王红秘书长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市中院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市律协座谈,对于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他们建议:一是借助互联网手段,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将电子邮箱送达、网上立案、数字审判、数字化阅卷、建立数字档案等纳入互联网平台,节省法官和律师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市中院与市律协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推出专业典型案例和裁判文书评选活动;三是倡导建立律师担任专业执行员制度,在对专业案件总结过程中,建立无利害关系律师介入机制,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优化司法资源,缓解司法压力;四是市中院与市律协建立专业沟通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万国营院长对高树会长等认真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且认为很多意见是切实可行并将以积极落实。他指出,深圳律协工作稳扎稳打,务实创新,市中院与市律协合作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最高法院的肯定,在全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市律协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专业的奉献精神给市中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介绍,法院诉讼服务建设是法院工作的重要工作,中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听取并吸纳律师意见,建立健全法院交流工作机制。他希望,市中院与市律协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互相理解、支持、包容,共同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携手助力深圳一流法治城市建设。
万国营院长就高树会长等提出的相关建议及如何落实和推动现场进行精心部署和工作安排,并要求持续跟进、落实到位。